队伍建设 当前位置:首页>队伍建设  
检察官杨兰芝的故事
发表时间: 2016-02-03   点击次数:

  铁骨柔情铸丹心 宝刀未老写忠诚

  ——记怒江州兰坪县人民检察院杨兰芝先进事迹

  在被历代史学家称为“滇省众山之首”的雪邦山脚下,有这样一名女检察官,她扎根基层、爱岗敬业,从不抱怨工作的辛苦与枯燥,在吃苦耐劳的战斗中散发着耀眼的光芒;她忠于法律、廉洁奉公,始终维护着法律的尊严、人民的利益,无畏无惧地捍卫着公正执法的高尚人格;她一身正气、无私奉献,无时无刻不坚守着公平正义的理想和信念,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感染着周围的每一个人……她的存在,无疑已成为地灵人杰的兰坪最生动的注脚。她就是兰坪县人民检察院的检察官杨兰芝同志。

  三十四年从检路,无怨无悔为民忧

  杨兰芝,名出《晋书·谢安传》:“譬如芝兰玉树,欲使其生于庭阶耳。”杨兰芝的父亲取名的时候,是希望孩子长大以后能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的。如今,已至知天命之年的杨兰芝,走过风雨无阻的三十四年的从检之路,用异于常人的韧性在时光轮盘里镌刻青春的深度与厚重,书写着、演绎着“芝兰玉树”的传奇人生。

  1979年10月,年仅十七岁的杨兰芝开始进入兰坪县人民检察院工作,先后在办公室、刑事检察科、经济侦查科、侦查监督科、反贪局、公诉科、案件管理中心任职,历任批捕科科长、公诉科副科长、检委会委员。期间,两进两出公诉科,每一次都是领导安排而出之,每一次都是自己极力争取而求之。三十四年来,作为一名普通干警,她是办案业务骨干;作为科室负责人,她勇挑重担,主动承办重大复杂案件;作为一名检委委员,她明察秋毫,所作的每次发言均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无论在什么科室、什么岗位,始终秉持着维护公平正义的理念,践行着“案件无大小,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人生信条,将“立检为公,执法为民”的宗旨深深嵌入自己的血脉之中,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倾其一生,无怨无悔。

  三十四年,12400多个日日夜夜,1000多件案件。杨兰芝始终牢记自己初进检察院时许下的“人民检察爱人民,人民检察为人民”的诺言,所办案件未出现一起冤假错案,无一例外的是对得起自己良心、经得起历史考验的“铁案”,均收到了良好的法律效果、社会效果和政治效果。当被提及曾因自己出色的表现而受到省、州、县各级检察机关、政法机关的各种嘉奖时,杨兰芝总是淡淡地笑着说:“其实我没有那么优秀和伟大,我只是依着自己良心做着自己应该做的事情。”语气之淡然与从容,折射出的是杨兰芝淡泊名利、宁静致远的工作态度与人性光辉。

  不畏艰辛,战斗在办案一线

  杨兰芝认为,案件并无大与小、简单与复杂之分,任何案件都需认真细心对待,由不得半点马虎。再小的案件,都关乎单位、个人利益的保障或国家、集体利益的维护,涉及宪法所赋予的权利是否被正确行使,体现的是作为一名司法工作人员的司法良心,影响着司法机关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再简单的案件,也要从程序、证据、事实、法律适用是否正确等方面进行认真细致的全面审查,切实做到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实体公正与程序公正、司法公正与司法效率之间的平衡与统一。

  2011年12月中旬,杨兰芝着手承办熊某某等11人抢劫一案。在审查过程中,发现有两名犯罪嫌疑人参与犯罪的事实不清,证据不足,主要实施犯罪行为的人员难以核实,案卷中缺失对案发现场的勘验检查以及反映案发现场具体情况的相关材料,证明被害人被抢劫15000元的材料比较单一等涉及案件定罪量刑的多个问题后,她详尽地列出侦查提纲退回公安机关补充侦查。同时,她还发现,有一名犯罪嫌疑人明知是违法犯罪所得赃款,而予以接受并挥霍,涉嫌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考虑到该名犯罪嫌疑人犯罪情节轻微,有自首、得到被害人谅解、案发后积极退赔赃款的情节,为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体现罪责刑相适应原则,她提出对该名犯罪嫌疑人作出不起诉的意见,并立即向科室负责人、分管副检察长、检委会汇报、讨论决定。

  为更好地还原案发现场的具体情况,杨芝主动要求参与现场勘验与检查工作。彼时,正值深冬酷寒肆虐之际,杨兰芝拖着因痛风而难以随意走动的双脚,亲赴犯罪现场勘查作案客观环境,计算从犯罪预谋地到实施地的距离与并据此验证作案可能性。

  在提审犯罪嫌疑人时,针对多名犯罪嫌疑人提出的自己在案件中所起作用较小,应属从犯以及自己的行为应属敲诈勒索而非抢劫的辩解意见,杨兰芝并没有生硬地打断,而是耐心地倾听与解答,并做好记录。回到办公室后,她再次仔细查阅全案厚厚的四册卷宗,结合犯罪嫌疑人的辩解意见,发现在整个作案过程中起到主要作用的犯罪嫌疑人熊某某在逃,而在案犯罪嫌疑人均只起着次要作用,当即建议公安机关加大对熊某某的追捕力度。考虑到辩护律师会着重围绕案件的定性问题发表辩护意见,她在庭前准备了周详的答辩方案。

  开庭当日,她从抢劫罪的犯罪构成要件、特征、与敲诈勒索的区别等方面出示大量的事实依据与法律依据,各个击破律师的观点,令旁听群众啧啧称赞,取得了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

  未检工作显真情,春风细雨润心田

  2007年年初,凭着多年的办案经验、自成一体的办案风格、对未成年人视如己出的母爱,杨兰芝被正式任命为兰坪县人民检察院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办案小组组长,并在未检工作中不断创新工作方法、完善办案机制,取得了骄人的成绩,赢得了良好的口碑。

  2010年年初,在审查张某、钟某某、和某故意伤害一案过程中,杨兰芝发现,几名犯罪嫌疑人均为在校学生,且系未成年人,被害人对案件的发生也有一定过错,本着未成年人“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与“教育、保护、感化、挽救”的方针,杨兰芝打算对几名犯罪嫌疑人作出酌定不起诉。贯穿案件办结的经过,大家有目共睹的是杨兰芝所付出的心血与努力。她说,自己也是一位母亲,作为父母谁也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走上犯罪道路,所以每每看到那些失足的孩子,自己的心也跟着隐隐作痛。作为一名接受党和人民重托的检察官,如何预防校园暴力事件的再次发生,防止青少年踏入歧途,做到“惩治一个人,教育一大片”才是她最想看到的。于是,在办案过程中,杨兰芝积极走访犯罪嫌疑人、被害人所在学校、班级、居委会,亲切耐心地与双方监护人沟通、交流,了解犯罪嫌疑人的犯罪原因、成长经历、生活环境、社会交往等具体情况,并把真实案例带入校园,让在校学生接受生动的法制教育。另外,在我国刑事诉讼法未就公诉案件刑事和解作出明确规定的情况下,她积极探索刑事和解工作模式,组织双方就民事部分进行调解,凭借自己的真诚、善良与正直打动双方当事人及家属,最终自愿达成和解协议,避免了引发新的纠纷、激化新的社会矛盾。当看到双方握手言和的那刻,杨兰芝舒心地笑了。

  只是,在这温暖的笑容背后,是杨兰芝对病痛的极大忍受力与对工作高度负责的热情。她从未向人提起过自己曾多次因为急性胃绞痛而病倒在办公桌前,曾因急性膀胱炎发作而在医院、学校、单位之间来回奔波,曾因思考案件如何妥善处理才能让当事双方尽量满意而数夜失眠……所有这些,她都只字不提,硬是咬着牙自己一个人扛了过来。

  她说,自己总能在那些孩子身上捕捉到青春独有的蓬勃的气息,不想他们因为一时的迷失而失去整个充满无限可能的未来。她爱那些孩子,有如爱自己的孩子一般,爱得极深,无取无求。那些孩子也爱她,爱得极真,他们亲切地叫她“杨妈妈”。

  言传身教,接力检察事业发展

  “杨大姐,你带一下新来的年轻人。”

  “杨大姐,这个事情应该怎么处理?”

  “阿姨,提审需要准备那些文书?”

  ……

  走进兰坪县人民检察院公诉科,你总会频繁地听到干警们围着杨兰芝问这问那,而杨兰芝也总能不厌其烦地因人施教、授业解惑。她经常领着一帮年轻干警学习新的法律法规、司法解释、刑事政策,组织年轻人讨论疑难、分歧大的案件,鼓励年轻人大胆发言,提出对案件的处理意见。对于一些原则性的问题,她不允许年轻人忽视与僭越。但凡看到年轻人身上的不足,她一定会直接而委婉地指出来,提醒他们下次不要再犯相同的错误。年轻人在她的悉心指导下会勇于承认错误,认识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有时候,对于一些性格内向却又比较敏感脆弱的年轻干警,她会更注重身教,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带着干警学习、进步。通过耳濡目染、日积月累的熏陶,许多年轻干警慢慢成长起来,开始独当一面。

  她从不端架子,摆出倚老卖老的姿态,总谦虚地说大家相互学习;她从不墨守“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的陈规,手把手地带出一批又一批的业务骨干,如今的公诉科长、侦监科长、反贪局副局长都是她在岗位练兵的不断实践中带出来的业务骨干;她也从不担心徒弟有一天会超越师傅,她说,唯有给检察事业源源不断地注入新鲜血液,检察事业才能取得长足发展。

  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挤挤总会有的

  著名学者哈耶克曾说:“对正义的实现而言,操纵法律的人的质量比其操作法律的内容更重要。”要想真正办好业务、实现好、维护好人民群众的利益,正确履行好检察职责,不仅需要实践经验的积累,还需博览群书,拓展自己的知识视野,广泛涉猎文学、哲学、经济学、心理学、教育学等非法律学科书籍。从检三十四年,为避免成为“精神贫乏、知识欠缺、道德低下、能力薄弱的蹩脚执法者”,杨兰芝努力学习,大量阅读,不断开阔自己的眼界,丰富自己的思想,为做好本职工作提供智力保障。

  当被问及如何处理工学矛盾时,杨兰芝说,工作多、任务重、事情急,时间不够用是常有的事。但是,这决不能成为自己疏于学习、自满自得、固步自封的理由,事在人为,合理安排时间并抓紧点滴时间学习,依然能收获颇丰。“书到用时方恨少方恨少”,当你被案件中的某个专业问题卡住了无法前行时,你想到的只会是起来学习,学好了才能安心踏实地睡觉。

  提到自己的家庭,杨兰芝的脸上总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她说,自己有一个和睦安乐、幸福美满的家庭,有全心全意支持自己工作的家人是自己最幸福的事。同时,因为自己时常加班占据了陪伴家人的时间,会觉得对不起家人。杨兰芝的丈夫身体一直不太好,曾因突发心血管疾病而入住医院,在丈夫住院期间,杨兰芝不断奔忙于单位、医院、家庭之间。有时加班到华灯初上、暮已成夜,拖着疲惫的身体还要守候于丈夫的病床前。出院后,丈夫的病情稍有好转,但并未完全康复,需要时常四处走动以活动筋骨,避免四肢僵化。通常,工作结束后,累到极点,原本想要无念无想地睡一觉的杨兰芝,在面对丈夫提出出去走走的要求时,总不忍心拒绝,只能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陪着丈夫逛逛公园、爬爬山,以弥补自己平日在家庭生活中的缺席。

  所以,鲁迅先生的名言“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也成为杨兰芝缓解工作与学习、家庭生活矛盾的座右铭。

  散发余热,只争朝夕

  电影《肖申克的救赎》里有一句台词:Astrongmancansavehimself,Agrea

  tmancansaveanother(强者自救,圣者救人)。作为一名人民检察官,杨兰芝救赎了一批又一批或因家庭困难、或因工作压力、或因心理扭曲而走上犯罪道路的迷失者,帮助他们重塑三观,悔过自新。她用自己的一言一行诠释着“自己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活得更美好”的真谛。她说,不到力不从心,她是不会停下来的。

  高高的雪邦之巅,无言地见证着杨兰芝为检察事业所奉献的一切,她的事迹和精神,有如一块无字丰碑,永立在兰坪的高天厚土;滔滔的三江之水,日夜奔流诉说着杨兰芝用三十四年春秋镌刻在检察道路上的点点滴滴。她用自己的坚守与执着,谱写了一曲感人至深的赞歌,在每个人的心间久久回荡,回荡……

版权所有: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人民检察院
工信部ICP备案号:京ICP备10217144号-1 技术支持:正义网
本网网页设计、图标、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转载、摘编或建立镜像,禁止作为任何商业用途的使用。